fbpx

🚀 揭秘頂尖產品長 Mayur Kamat:從 Binance 到 N26 的非典型產品心法與職涯加速秘訣

身為產品人,我們總是在尋找能啟發我們、讓我們突破瓶頸的洞見。今天,我們要深入剖析 N26 現任產品長 (CPO) Mayur Kamat 的職涯智慧。他曾在 Binance、Agoda、Google、Microsoft 等巨頭擔任要職,其豐富的經歷和獨到的見解,無疑是產品經理們的寶貴教材。這篇文章將帶你一探他從 spektakulära 失敗中學到的教訓、在 Binance 體驗到的極限工作模式,以及他對產品策略、職涯發展和跨國工作的精闢分析。

🌍 Binance 的瘋狂與啟示:極限環境下的產品運營

Mayur Kamat 形容在 Binance 的經歷是「瘋狂」的。這家從 2017 年成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在短短六個月內超越 Coinbase 成為全球第一,五年內估值一度達到 4000 億美元,而員工人數僅約 2000 人。這種成長速度是前所未見的。

Binance 的獨特運作模式:

  1. 扁平化組織與極致決策效率:

    • 創辦人 CZ (趙長鵬) 一度有多達 55 位直屬下屬,而這些下屬也管理著類似數量的團隊。這意味著大部分員工與 CEO 之間僅隔一層。
    • 這種結構帶來了極高的決策速度和執行力。由於直屬下屬眾多,一對一會議變得不切實際,取而代之的是「一對多」的溝通模式。
    • 每日領導層會議: 領導團隊每天晚上(Mayur 在新加坡時是晚上 11 點,包含週末假日)開會,確保任何重大決策都能在 24 小時內搞定,甚至許多決策在會議前就已透過即時通訊解決。
  2. 「每日會議驅動產品」 (Running products via daily meeting):

    • 對於緊急且重要的專案,會在領導層夜會上指定一位負責人。
    • 該負責人需全權負責,調動所有資源,每天回報進度。例如,「如何在三個月內於 15 個國家取得金融牌照?」這樣的艱鉅任務,團隊依然設法達成。
    • Mayur 強調,當你給予聰明人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並且除了時間之外不設限(金錢、人力皆可支援),他們能發揮出驚人的潛力。
  3. 極致的用戶關注與細節導向 (Extreme Ownership & Attention to Detail):

    • KYC (Know Your Customer) 挑戰: 隨著加密貨幣監管趨嚴,用戶註冊流程從簡單的郵箱註冊變成類似銀行的完整 KYC,導致轉換率從近 100% 驟降至 2%。
    • 面對全球 200 個國家、文件標準各異的挑戰,團隊必須深入到極致的細節。他們會追蹤前 50 大國家、前 10 種文件類型的轉換率,細化到「哈薩克護照轉換率為何偏低?我們該怎麼辦?換供應商?提升影像技術?還是需要新的 SDK?」
    • CZ 的理念是「不放棄任何一個用戶」(No user left behind),即使是剛果的單一用戶也同樣重要,因為這關乎金融包容性。這種精神驅使團隊關注每一個細微環節。
  4. 高成長、高薪酬、使命驅動的文化前提:

    • 這種極限模式能運作,有其前提:
      • 高速成長: 員工的成長來自於每天面對不斷擴大的問題規模,而非僅依賴經理的指導。
      • 優渥薪酬: 獎金從 0% 到 500% 不等,員工更專注於達成 KPI,而非職級晉升。
      • 使命感: 許多員工堅信他們的工作能為全球 80% 缺乏金融工具的人們帶來改變,提供他們可信賴的貨幣選擇。

🎯 Mayur 的反思: 這種模式帶來了驚人的執行力,但也可能造成團隊的混亂和壓力。他試圖將其中「注重細節」、「不論職級皆可負責特定領域」的優點,融入到後續的工作中。

🚀 產品經理職涯加速的四大心法

N26 之所以能在全球頂尖產品經理的搖籃中名列前茅,除了公司策略,Mayur Kamat 本身對人才的培養和職涯建議也至關重要。

  1. 心法一:選擇高速成長的公司 (High-Growth Companies) 📈

    • 學習的複利效應: 在快速成長的公司,你的學習曲線會以更快的頻率 compounding。Mayur 以自身經驗為例,在 Microsoft 實習時做的產品,到他三、四年後離開時都還沒上線;而在 Binance,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布和學習。
    • 網絡效應: 高成長公司(尤其是成功的早期新創)更容易形成緊密的「校友網絡」(alumni network),例如 PayPal Mafia。共同經歷成功,讓這些網絡更加強大。N26 的許多早期員工成為創業者,也得益於此。
    • 榜樣的力量: 能近距離接觸並受到極具遠見和才華的創辦人(如 N26 的 Valentin 和 Max,Binance 的 CZ)啟發,會極大地拓展你對成功的定義和追求。
  2. 心法二:最大化你的強項 (Optimize for Your Strengths) 💪

    • 了解你的超能力: Mayur 認為人的強項很早就已定型。與其花時間彌補弱點,不如專注於發揮自己的天賦。
    • 匹配工作需求: 找到那些「成功取決於你能否運用自身超能力」的工作。
      • 如果你創意無限、熱愛實驗,就該加入重視實驗文化的成長團隊。
      • 如果你擅長結構化思考、利益關係人管理 (stakeholder management) 和擁有高 EQ,則適合管理人際和流程複雜的團隊。
    • 如何找到強項?
      • 專業評估: Agoda 曾花費 5000 美元讓每位 PM 候選人進行長達 6 小時的心理評估 (Q4 assessment),分析其智商分佈和強弱項。Ray Dalio 也有類似的優勢評估工具 (PrinciplesYou)。
      • 自我反思: 在日常 PM 工作中(規劃 roadmap、產品策略、工程師協作、數據分析等),哪些任務讓你樂在其中且表現出色?哪些讓你感到痛苦?
  3. 心法三:初期薪資非首要考量 (Compensation is Not Primary Early On) 💰

    • 長遠回報: 職涯的薪酬回報是「後置」的,絕大部分(可能 90%)的財富是在職涯的後 5-10 年累積。
    • 初期優化學習: 在職涯的前 15 年,若有兩個工作機會,不應將薪資作為主要考量,而應優先考慮學習成長、強項匹配度和樂趣。
  4. 心法四:釐清是否追求 C-Level 職位 (Do You Truly Want to be a C-Level?) 🤔

    • 自我叩問: 提早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渴望成為 CPO 或其他高階主管。這不僅關乎目標,更關乎過程中的享受與犧牲。
    • 熱情驅動: 如果你對產品充滿熱情,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改進、如何做得更好,那麼追求 C-Level 的過程本身就會帶來滿足感,所謂的「犧牲」也就不再是犧牲。
    • 工作與生活的融合: 當工作成為你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能讓你充滿能量,那麼 C-Level 路線或許適合你。反之,若你開始談論「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可能意味著這條路並非你的最佳選擇。
    • 其他職涯路徑:
      • 創業者 (Founder): 如果你渴望完全掌控決策,不願受他人掣肘。但需注意,經營公司有大量事務與產品本身無關。
      • 領域專家 (Domain Expert): 在特定領域(如 FinTech 的 KYC、反欺詐、支付卡專家)建立深度專業,成為不可或缺的人才。
      • 平衡生活者 (Balanced Life): 認清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從家庭、社群、個人興趣中尋找更大的意義和滿足感。

🧐 「策略」真的那麼重要嗎?實驗文化的力量!

Mayur Kamat 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對多數產品經理而言,策略有點被高估了 (Strategy is a little bit overrated for product)。」

  • 從假設到數據的速度: 他認為產品經理的核心策略應該是「如何最快地從假設 (hypothesis) 驗證到數據 (data)」。如果一個假設可以快速測試並得到市場反饋,那麼策略自然浮現——要嘛繼續做大,要嘛停止。
  • 實驗的科學性:
    • 傳統上,策略制定容易受到「房間裡最大聲的人」(loudest voice in the room) 或職位最高者直覺的影響,這對資淺 PM 來說可能很挫敗。
    • Google 前產品負責人 Jonathan Rosenberg 曾說:「帶著數據來見我。如果你只帶想法來,我們會採用我的想法。」
    • 建立實驗文化,能讓產品管理變得更科學。當有人提出想法,PM 可以用過去的實驗數據來證明其可行性或不可行性,這賦予了 PM 更強的專業性和話語權。
  • 工具與實踐: Mayur 提及使用 Statsig 這類 A/B 測試平台,直接觀察實驗數據、P-value、統計顯著性,來決定下一步行動。
  • 例外情況: 對於不可逆的決策、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到結果的項目(如歐洲市場的定價策略、法規遵循),則需要更深入的前期研究和結構化思考。

💡 N26 的轉變: Mayur 加入 N26 後,也致力於推動實驗文化,包括建立正確的文化、激勵機制和工具。這不僅提升了決策效率,也讓 PM 們的工作更有成就感。

✈️ 跨國工作的利弊與建議:亞洲 vs 歐洲 vs 美國

Mayur 的職涯橫跨美國、亞洲(泰國、新加坡)和歐洲(西班牙),他對此有深刻體會。

  • 職涯初期:美國西岸優先 🇺🇸

    • 理由:人才密集度高、高成長公司多、網絡資源豐富。
    • 例外:特定產業(如加密貨幣在杜拜、印度本土市場在班加羅爾)。
    • 若美國不可行,倫敦、新加坡等地也是次級選擇。
  • 移居海外的考量:

    • Mayur 的泰國經歷 (Agoda): 最初是為了家庭(女兒的氣喘、需要生活支持),而非職涯考量。但結果出乎意料地好:
      • 女兒健康改善。
      • 家庭生活品質提升,讓他能更專注於工作。
      • Agoda 成為他學習實驗驅動產品文化的「訓練營」。Booking Holdings (Agoda 母公司) 從百億美元成長到千七百億美元,靠的正是對細節的極致優化。
    • 優點:
      • 全球化視角: 親身體驗不同市場的用戶需求和限制,更能打造全球化產品。
      • 同理心提升: 更能理解法規、文化差異,與法務、合規、行銷團隊溝通更順暢。
      • 獨特機會: 若在美國已建立良好聲譽,海外可能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 缺點:
      • 薪資差異: 初期薪資通常不如美國,尤其在歐洲。
      • 職涯流動性受限: 在特定城市(如曼谷),頂尖科技公司選擇有限。若想晉升,可能需要再次舉家搬遷,對家庭影響較大。Mayur 自己就經歷了從泰國到新加坡,再到西班牙的過程。
      • 生活與工作的取捨: 可能會面臨喜歡城市但不喜歡工作,或反之的困境。

💔 從 Google Hangouts 失敗中學到的事

Mayur 坦言,他職涯中最 spektakulära 的失敗莫過於擔任 Google Hangouts 的首位產品經理。

  • 背景: 當時 Google 投入了空前資源(數千人團隊、Larry Page 親自坐鎮、Chrome 團隊全力支持),目標是打造一款卓越的即時通訊產品,但最終並未成功。
  • 失敗原因反思:
    • 目標受眾錯誤。
    • 公司 DNA 不符: Mayur 認為某些公司在特定產品領域難以成功,例如 Microsoft 做移動端、Google 做社交、Facebook 做企業服務。除非更換 CEO(如 Sundar Pichai 上任後 Google Cloud 的崛起),否則很難扭轉。
    • 專案週期過長: 耗時數月甚至一年的專案,難以掌控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
  • 核心教訓:
    • 快速迭代,縮短驗證週期: 盡快推出產品,盡早獲得市場反饋。
    • 避免大型長期專案: 宏觀環境變化太快。
  • 意外的收穫: 儘管 Hangouts 本身未達預期,但其團隊發明了 WebRTC 技術,如今全球幾乎所有的即時通訊(包括 Zoom、WhatsApp 通話等)都基於此技術,這是一項巨大的技術貢獻。

🤖 AI 在產品開發的應用現況

Mayur 對 AI 在產品開發的應用持務實態度:

  • 已產生巨大影響的領域:
    • 程式開發 (Coding): 類似 Co-pilot 的工具能提升開發者約 18-25% 的生產力。
    • 客戶支援 (Customer Support): AI 能自動化處理約 60-70% 的底層客服問題(如卡片為何被拒、帳戶為何被凍結)。
    • 反欺詐 (Fraud Detection): AI 能更有效地識別用戶交易和溝通模式中的欺詐行為(例如 Binance 曾用 AI 分析詐騙者與普通用戶的語言模式差異)。
  • 對 CPO 個人工作的影響: Mayur 坦言,目前尚未找到能讓他個人工作效率顯著提升的 AI「遊戲規則改變者」。他認為,決策和承擔決策後果,仍是人類的核心價值。
  • 有趣的觀察: 他提到有些 AI 工具能將簡短文字擴展成長篇大論,另一些則能將長文壓縮成摘要,笑稱這像是「反向壓縮」。

⚖️ 槓桿原理:找到最高價值的工作 (Leverage)

Mayur 引用了 Shreyas Doshi 的「槓桿原理」概念,強調 PM 應專注於能產生最大效益的工作。

  • 10 倍影響力法則: 優先處理那些能帶來 10 倍正面或負面影響的問題。在 FinTech 領域,這通常是成長 (Growth) 或合規 (Compliance) 問題。
  • 創辦人模式 (Founder Mode):
    • Alex Allgood (White Pages 創辦人) 的移動辦公桌: Alex 會把自己的辦公桌搬到公司內當下最具槓桿效益的部門,親自參與解決問題或實現機會,直到該任務完成。
    • CZ (Binance 創辦人) 的親力親為: CZ 也會親自負責某些產品線。
  • 謙遜與深入細節: 即使身居高位,也要有謙遜的態度,願意深入細節。許多高槓桿問題的解決方案就藏在細節中。
  • 保持行事曆的彈性: 要能專注於高槓桿事務,必須避免行事曆被無數會議填滿。「滿檔的行事曆是恥辱的象徵,而非榮譽勳章。」

✨ 總結與反思

Mayur Kamat 的分享充滿了實戰經驗和深刻洞察。無論你是剛踏入產品領域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資深經理,都可以從中汲取養分:

  • 職涯選擇: 追求高速成長的環境,最大化你的天賦強項,初期不過度看重薪資,並誠實面對自己對高階職位的渴望程度。
  • 產品方法: 擁抱實驗文化,快速從假設驗證到數據,用科學方法驅動產品決策。
  • 領導風格: 學習頂尖領導者如何運用槓桿原理,親自深入高影響力事務,並保持謙遜。
  • 全球視野: 考慮跨國工作的可能性,它能帶來獨特的成長和同理心。
  • 從失敗中學習: 即使是 Google Hangouts 這樣的「史詩級」項目,也能從中提煉寶貴教訓。

希望這份筆記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 Mayur Kamat 的產品哲學和職涯智慧,並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Mayur Kamat 的推薦(閃電問答環節精選):

  • 推薦書籍:
    • The Five Kinds Of Wealth (by Sahil Bloom): 強調整體財富觀,包含健康、人際、社群、財務等。
    • StrengthsFinder 2.0: 了解自身優勢的經典書籍。
  • 近期喜愛的影集: Adolescence (探討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校園暴力,拍攝手法獨特,一鏡到底)。
  • 喜愛的產品:
    • 金融類:N26, Revolut (歐洲), Robin Hood (美國,讚賞其動態設計與 onboarding 流程)。
    • Nikita Bier 的任何產品 (如 Bible Chat)。
    • Suno.ai: AI 音樂生成工具,能將文字轉化為歌曲,讓他重拾兒時寫詩的樂趣。
  • 人生座右銘: 「沒有對錯的決定,只有快慢的決定。」(No right or wrong decision, just slow or fast decisions.) (適用於可逆且不致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
  • 美食之都: 曼谷 (Bangkok)!從街頭小吃到米其林三星,選擇極其豐富。巴賽隆納 (Barcelona) 緊隨其後。

This is an AI-generated summary.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for accuracy.

內容來源:Unconventional product lessons from Binance, N26, Google, more | Mayur Kamat (CPO at N26)

 

mayur-kamat-insights

Like this article?

分享在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Share on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Share on Linkdin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雨傘男孩的王董

雨傘男孩的王董

在雨傘產業打滾了七年後的雨傘男孩,從傳產跨到數位行銷。 目前在 Saas 公司任職數據產品整合部門,負責 Adtech 和 Martech 專案。對於:台語/雨傘/業務/商展/傳產/找工廠/客製化/B2B/B2C/品牌/擺攤/百貨/數位行銷/電商,略懂略懂,歡迎鬥陣來開槓。 期待我的分享能夠有天幫得上你,為你遮風避雨。